保定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作者:admin 时间:2023-12-29 人气: 返回列表
保定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本馆概况
保定市博物馆(保定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是保定市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存和人类环境物证的专门机构,是集收藏、考古、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主要职责为:收藏展览文物;文物征集、鉴定、登编、保管,文物修复、复制及相关研究;文物宣传出版、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古建筑保护修缮等。
(一)机构设置
保定市博物馆成立于1998年,2016年与保定市文物管理所合并,整合为保定市博物馆(保定市文物管理所),2020年更名为保定市博物馆(保定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保定市博物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编制42人,另聘有讲解员等劳务派遣人员10人。馆领导班子成员5人:党支部书记、馆长1人,副馆长3人,党支部副书记1人。下设办公室、藏品管理部、开放服务部、文物保护部、安全保卫部5个部室。
(二)馆藏文物
保定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藏有古代陶瓷器、青铜器、铁器、金银玉器、书画等,现有馆藏文物3630件/套,其中一级5件/套、二级22件/套,三级215件/套。文物库房面积为3300平方米,文物修复实验室面积267平方米。
(三)展陈概况
保定市博物馆新馆于2021年6月25日开馆,建筑总面积22000平方米,展陈总面积5530平方米,基本陈列2个——《保定故事》《保定记忆》每年举办临时展览6个以上。另设有学术报告厅、文创厅等配套服务设施。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前沿,多次对文博事业作出了重要的指示批示,为文博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2021年5月,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擘画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的建设蓝图。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保定市博物馆应全面提升博物馆的综合服务水平,完善博物馆职能,强化博物馆发展的计划性,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和在推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观众和社会。目前,保定市博物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保定市博物馆办馆宗旨、发展定位、路径措施较为明晰,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但管理机制有待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完善。在博物馆运行过程中,根据博物馆新的发展趋势,结合保定市博物馆实际,需要进一步调整部室设置、明晰部室职责、加强部室合作、细化激励机制,激发从业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保定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二)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馆际学术交流和展览互动不多,临时展览影响力不足,社教职能仍有潜力可挖,文物资源未充分“活起来”;科研规划不完善、科研投入较少、科研成果少且水平有待提高;考古发掘、文物修复、古建保护修缮等文物保护人才断层,与有关单位的合作平台建设尚待完善,缺乏主动、长期的战略规划和系统性发展方案。
(三)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保定市博物馆年轻人多,学历层次较高,但实践经验少,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人才梯队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培养模式、培训计划、激励机制等均有待完善。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博物馆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博物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博物馆定位
保定市博物馆为保定综合性博物馆,立足于藏品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教育工作,讲述保定文化故事,传播保定历史文化,努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发展目标
基本实现博物馆的现代化,契合全省博物馆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形成藏品资源多元化、陈列展览系列化、开放服务精细化、社会教育品牌化、宣传推广体系化、学术科研专业化、综合管理科学化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更加彰显博物馆力量。
一是坚持质量优先。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博物馆发展观,注重博物馆内涵发展。把博物馆资源配置和博物馆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博物馆功能和职能发挥、提高办馆质量和水平上来。
二是坚持服务优先。把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作为博物馆发展的根本任务,强化藏品保护研究和博物馆学术研究,创新展示教育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切实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坚持人才支撑。加强博物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第三章 工作任务
一、加强藏品资源的保护管理,提升博物馆核心竞争力
(一)丰富藏品种类、打造特色藏品体系
根据本馆发展定位,围绕自身馆藏特色,制定明确的收藏政策和具有前瞻性、体系化的长远收藏规划,进一步完善征集程序,丰富藏品数量、提高藏品质量。
(二)加强藏品管理,完善藏品管理制度
1、完善文物库房管理制度和藏品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藏品管理系统,确保藏品、库房管理的科学和规范。
2、制定合理方案,落实推动文物库房、展厅监测、文物保养与修复工作;建立文物保护评估体系,对馆藏文物进行保存状况评测,确定文物健康状况等级,根据保护紧急程度,为急需保护的文物制定保护方案,建设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环境调控系统和专有装置。
3、加强藏品信息建设,完善文物信息采集与资料录入工作,建立和完善藏品数据库;完善配套设备,对藏品数据进行动态维护,合理利用;加大“保定文物”数字资源征集力度,丰富博物馆数字藏品资源。
4、积极培养文物鉴定、藏品保护等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优秀人才梯队。
二、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打造研究型博物馆
(一)强化基础研究
以馆藏文物、考古发掘、古建筑保护修缮为基础,深入开展保定历史文化研究,取得一批新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展览、教育资源,强化学术性与普及性的均衡与融合。不断加强藏品保护、陈列展览、教育传播、社会服务、运行管理等领域基础研究。
(二)强化科研基地建设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丰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关注学术前沿,拓展研究视野。规划期内每年举办或承办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
(三)有序推动博物馆科研成果出版
紧扣馆内精品展览内容,围绕馆藏精品、特色藏品展开研究,出版有影响力的科研论文集与馆藏文物图录。
(四)强化图书资料管理利用
进一步加强新出版图书的购置力度,持续补充完善既往出版图书资料,提高馆藏图书总量,形成以文物、考古、历史、博物馆、美学、艺术、教育等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藏书体系,为业务科研与博物馆建设提供档案、文献资料查询服务。
(五)完善科研机制
积极探索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以及绩效考核评价等机制,由学术委员会牵头,制定实施科研发展规划,出台科研管理细则,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博物馆影响力
1、探索建立策展人制度。建立包括选题、学术支撑、展览大纲、形式设计、公众服务、教育活动、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的整体策展人项目责任制,在策展人(项目责任人)团队构成、跨部门合作和社会资源利用等方面给予制度保障。
2、策划原创精品展览。加强博物馆馆藏资源和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研究,进一步完善提升基本陈列,加强馆际交流合作,策划精品原创展览,推进原创展览的体系化发展。推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展览进行巡展。
3、引进高水平交流展。进一步加强馆际交流、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做好临时展览的引进、合作,丰富临时展览的主题、形式,探索具有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特色展览。
(二)拓展社会教育功能,打造社教品牌
1、优化讲解服务,拓展多元化导览服务
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青少年、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改进人工讲解服务,优化讲解服务体系。进一步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拓展语音导览内容及形式,为观众提供更多语种、更多版本的导览内容。持续提升广大观众的观展体验,让讲解与导览服务更加多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
2、深化教育职能,搭建教育合作平台
围绕馆藏、陈列展览、传统节日,策划主题社教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馆校合作,构筑学生常态化参观学习教育模式;持续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培育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不断完善优化教育功能区,提升青少年博物馆体验感。
3、研发教育课程,形成社教品牌
加强博物馆教育理论研究,结合保定市博物馆馆藏资源、陈展特色,联合驻保高校,研发博物馆教育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社教品牌。
4、丰富博物馆研学,打造青少年研学特色线路
以保定建设“博物馆之城”为契机,联合周边博物馆等文旅资源,丰富博物馆研学活动,拓展研学路线,规范研学流程,建设研学示范基地。
- 提升服务能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优化完善预约开放的各项细节,健全开放管理制度,以精细化、标准化为目标提升开放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资源整合力度
(四)完善智慧博物馆建设,打造文化资源平台
1、打造文化资源云平台
编制《保定市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实施方案》,争取专项资金打造数字文化资源平台,向公众提供多元化、全方位、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把自身文化资源进行互联网推广,使公众在保定市博物馆网站、微信等数字化平台上能够参观展览、鉴赏文物、观看视频、学习专业知识。
2、提升博物馆网站
优化官网版块设计,提升网站展示功能,为观众提供更好的上网体验;增强后台系统管理功能,进行网站运维升级,满足网络安全等级相关要求。
3、丰富博物馆“云展览”
丰富线上展览的形式和渠道,探索举办原创数字展。
(五)完善文创经营管理机制,激发文创发展活力
1、强化文化文物资源梳理,提炼特色元素,加强深度加工和艺术创作,形成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和价值品位的文化创意产品,建设文创研发资源库、推进优质文创产品研发与保护。
2、完善和健全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探索和尝试新模式的过程中寻求突破,推进经营模式更加灵活发展,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效果与业绩之间的联系,落实营销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文保工作,夯实博物馆发展基础
(一)配合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各大专院校,参与、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研究,完成保定市域范围内的考古勘探发掘、出土文物修复、出土文物资料整理研究等工作。按照国家、省文物局的工作安排,协助地方政府做好燕下都遗址、定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参与满城要庄遗址、涞水张家洼遗址、富位遗址、雄安新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项目。完成国家长城文化公园(保定段)集中展示带和特色展示点的建设,全力打造中华文化永续传承的重要载体。
(二)完成淮军公所戏楼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研究工作;
(三)完成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档案、信息资料整理、保管和研究工作;
(四)加强与河北省文物考古院、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的交流与联系合作,建设高水平的考古发掘、古建筑保护修缮、文物修复的人才队伍。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完善博物馆安全运行机制
(一)完善各项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检查并督促各项制度和要求的落实,执行安全工作奖惩规定;
(二)完善并执行常规性文物巡视检查等管理制度,确保库房、展厅及运输过程中文物安全;
(三)完善并执行消防、安防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开放区域及办公区域、建筑、设备设施安全;
(四)制定并执行网络安全等管理制度,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贯彻执行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制,制定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应急预案,强化信息管控和内容审核,做好风险排查整改。
二、形成常态化的管理运行机制
(一)健全法人治理机构
明确理事会的工作机制;以理事会为主导,探索建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机制;依托理事会平台,积极推动与理事会建设和博物馆事业发展有关的问题。
(二)完善体制机制改革
实行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设置以业务为核心的内设机构,创新和完善业务运行模式,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
(三)完善制度建设
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符合博物馆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间的联系和对接,对制度的功能进行整合,形成良性机制。加大考核力度,严明考核纪律和奖惩机制,真正实现管理规范,执行有力。
三、全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壮大、优化博物馆人才队伍
通过公开招聘、高端人才引进、自主招聘(编外)等多种形式,引进学历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老中青结合、层次合理的人才梯队,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占主体,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比例匹配的组织构架。
(二)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健全人才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定向培养、在职进修等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建立文保修复专业队伍,适度引进手工艺人为“顾问”,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充实业务知识与技能。
(三)建立人才资源整合机制
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手段,购买社会服务,逐步建立市场化、开放式人才集聚机制,吸引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和部门提供专业化人才服务。
标签: